close

  中新網3月3日電網站優化(宋宇晟)近日,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美食顧問二毛新作《民國吃家》出版。日前,二毛接受了中新網的專訪。談及當下中國的美食時,二毛坦言,真正的美食是一種生活方式,而當下中國美食正在逐漸地消失。
   右手寫建築設計詩,左手掌勺
  或許大多數人都很難將“詩人”和“美食家”這兩個身份聯繫到一起。然而在二毛自己看來,寫詩和做菜似乎並沒有相差很遠,用他自己的話說,他這叫“右手寫辦公室出租詩,左手掌勺”。
  “其實寫詩是受我哥哥的影響。我中學時期就開始寫詩了,但是那個時候寫的詩比較傳統。到了78、79年時,就接觸到現代詩了。於是受到影固態硬碟響,就開始寫現代詩。”
  在二毛眼中,哥哥的影響似乎讓詩歌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,而美食則是受母親的影響更多些。“我的母親應該算是個民間美食大師,小時候她就經常做好吃的給我吃。那個時候就形成了對美味的嚮往、追求。80年代,因為寫詩的關係,很多詩人就會來我家裡。當時也不會上餐館,人來了就自己做。所西裝以這樣就開始了。”
  談及詩歌和美食的關係,二毛說,這些都是美麗的東西,“其實詩歌和美食是相通的,是都需要想象的。”
   “大師”的吃相和一般人是平等的
  在自己的新作《民國吃家》中,二毛記錄了民國年間各色名人關於“吃”的故事,有軍閥袁世凱,也有一向嚴肅的魯迅。而二毛認為,即便這些人都是名人,但“在吃或者吃相上和一般人是平等的”。
  “我在寫作時,也是試圖把這些‘大師’拉下來,把他們寫成普通人,把他們作為一個人最真實的部分展現出來。那我認為這個最真實的部分就是生活方式,而生活方式里最能表現的就是吃相。” 二毛表示。
  二毛認為,紀錄片《舌尖上的中國》與《民國吃家》其實有相同的目的。“《舌尖上的中國》是把各地有代表性的那種食物通過最普通的人物表現出來。我的這部作品《民國吃家》也是一樣,都是要讓美食更接地氣。”
  中國的餐飲在民國時達到巔峰
  談及新作選取民國這個時間段的原因,二毛坦言,雖然寫的是民國時期大師們關於美食的故事,但其實包含了自己對於那個時代美食的嚮往。
  在二毛眼中,中國的美食在那個年代達到了“巔峰”。“我的新書中寫的都是大師,基本上每一個人代表了一個菜系。書里記錄的是這些大師們關於美食的嚮往。我認為,整個中國的餐飲在民國時達到了巔峰。其實在清末的時候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礎,那到民國時候就爆發出來了。那個時候對整個中國飲食文化的推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。所以我對於那個時代的美食是嚮往的。”
  真正的美食是一種生活方式
  在訪問中,二毛毫不諱言他對當下“美食”的不認可,其中也透出一種無奈。“民國那個時候的古法都是手工的,不像現在這樣機械化的生產。實際上,我覺得工業化生產是不人性的東西。但是也沒有辦法,這麼多人要吃,只能工業化生產去滿足分配。”
  據此,二毛認為,真正的美食是小眾的。“這種小眾並不是說有錢或者沒錢的區別,而是你占有的食材是不是自然生長的。比如有些農村現在還是空氣好、土壤好,那種出來的菜就非常好吃。”
  他覺得,真正的美食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,“就像幸福指數一樣,這並不是以錢的多寡來衡量的”。
  中國美食正在逐漸地消失
  和對待民國美食的那種“嚮往”相反,對當下的中國美食,二毛更多地表現出了一種無奈。
  他說:“現當代,中國從食材到烹飪的技藝都在逐漸地消失。食材的消失就是它自然性的消失,這當然也包括了現在天氣、土壤、水分都被污染。還有就是烹飪方式的丟失、古法的失傳。”
  “比方說,我來北京8、9年了,就根本不吃北京麵條的,特別是掛麵。因為超市賣出來的麵條基本是烘乾的,不是用太陽曬的。而老家的麵條基本都是晾曬的,這種晾曬的過程也是一種發酵的過程,這個麵條就是‘有太陽的味道’。所以我吃麵條經常就是打電話回老家,讓我妹妹每月寄麵條過來。”
   當下的中國人都在“胡亂地吃”
  二毛認為,當下的中國人的“吃”只是“胡亂地吃”。“當下中國人對美食的認識還停留在追求口味、追求新奇的地步,但是並沒有對食材和調料的要求。比方說,有些食材是反季節的,這是不人性的東西。而當下的人們對這些是沒有認識的。”
  他說:“我覺得,真正的美食要到達一個層面的話,就要把生活放慢、不要浮躁、不要太過於追求金錢。人心在追逐利益時,很少能體會到美食真正的美味。現在的人都是胡亂地吃,食材、做法都是胡亂的。”
  在二毛看來,當下的美食並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,是在餐館的,“美食應該在民間,就像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那樣,美食都是在民間、在家庭的,當然那時候餐館也不多”。
   短評:
  用詩意的眼光看待美食,這是筆者採訪二毛最大的感受。在他看來,美食或許更接近於藝術品,而不僅僅是用來果腹的吃食。
  在二毛這種對傳統美食的懷念與嚮往的背後,更多的是一個詩人的鄉愁和深入骨髓的傳統文化。對於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那一代中國人來說,他們的生活方式在這幾十年間經歷了巨大的改變。吃,只是這種改變中的一部分。正如二毛自己所言,當下美食的產生已經轉向了工業化生產的方式。而他認為,這種方式是“不人性的”。
  我們無法、也沒有必要去評論時代的優劣。但我們看到的是,像二毛這樣的一些人在回望那個年代的美食。或許回望的並不僅僅是美食。  (原標題:"舌尖"美食顧問二毛:真正的美食是一種生活方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g02bgdza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